tokenpocket中文版下载|微众区块链

作者: tokenpocket中文版下载
2024-03-08 04:04:14

微众区块链_百度百科

链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微众区块链播报讨论上传视频2022年4月27日微众银行在深圳宣布推出的区块链品牌微众区块链是2022年4月27日微众银行在深圳正式宣布推出的区块链品牌。微众区块链的正式发布,意味着微众银行在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信任问题上走到了新阶段。 [1]中文名微众区块链发布时间2022年4月27日 [1]目录1发展方向2发展历程3应用案例▪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系统▪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绿芽积分”应用▪西湖龙井“数字贡牌”区块链溯源平台发展方向播报编辑微众区块链将集中攻关隐私计算、可信治理、分布式数字身份等关键技术能力,研发ESG应用框架并对生态开源,以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促进ESG相关业务落地。通过开源生态,微众区块链也将连接更多力量共推ESG产业应用的发展,并着力培育区块链+ESG的复合型人才,预期覆盖超10万人次。 [1]发展历程播报编辑2015年,开始布局区块链。 [1]2016年,牵头发起国内第一家金融行业的区块链联盟——金链盟,肩负起推动区块链乃至金融科技领域发展的时代使命。 [1]2017年,实现了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安全可控,并将牵头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完全开源。 [1]迄今,微众区块链正式发布了12个主要开源项目,覆盖底层、中间件、应用组件。 [2]同年,首次提出最适合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分布式商业模式。 [8]2018年,提出“公众联盟链”,定义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态。 [9]2019年,创新性提出了优化社会治理模式的参考框架“善度”。 “善度”是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包含了三大核心机制:度量尺度、激励相容、合规治理。 [3]2020年,提出数据新基建解决方案,解决数据要素的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三大核心诉求,释放数据要素生产力。 [4]2021年,提出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DTP),探索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中国路径。在给用户选择存储方式权利的同时,解决个人信息验真、个人权利保障和信任机制的问题,以及个人信息在跨行业多场景下的协作问题。 [5]2022年,正式宣布推出“微众区块链”全新品牌,并提出了“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促进公平与可持续”的全新使命,致力于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战略中的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参与构筑信任底座。 [1]应用案例播报编辑截至2022年4月,微众区块链与多方共建的开源联盟链生态圈已汇聚超过3000家机构与企业、7万多名个人成员,成功支持了金融、医疗、司法、农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数百个区块链应用落地,支撑产业数字化的标杆应用超过200个。 [1]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系统微众区块链为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提供开源技术支持,让用户成为个人信息数据传输的核心,自主携带申报个人健康信息,通过可验证数字凭证上链,实现数据验证及健康码互认互换。 [6]截至2022年4月,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已累计服务了数以亿计的人次在粤澳两地跨境通行。 [10]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旨在为粤澳两地机构提供高效的跨境数据验证基础设施,进而为两地的居民及企业提供便捷的跨境服务体验。 [7]微众区块链牵头研发的 FISCO BCOS 国产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为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提供开源技术支持, 凭借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及隐私安全。在实践中,用户自主跨境传递数据,粤澳两地机构不直接传输和交换用户数据,通过比对哈希值而非具体信息校验数据可信与否,从而保护用户与机构的数据隐私,降低跨境数据可信风险和滥用风险。 [7]“绿芽积分”应用“绿芽积分”应用是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绿普惠”)为泸州市政府建设的政府级碳普惠平台,微众区块链为平台提供社会治理框架“善度”及区块链开源技术支持。 “绿芽积分”通过量化个人减排行为,奖励绿色环保举措,推进消费端“碳中和”,使得碳减排数据的发行、分发等过程公开透明,并将其科学量化,形成分布式架构的绿色账本和一套集纳个人绿色生活的多维体系算法,实现个人碳账本、企业碳账本和政府碳账本的链接。2021年6月5日,“绿芽积分”入选了生态环境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2]西湖龙井“数字贡牌”区块链溯源平台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采用了微众区块链开源技术来做数字茶园,建设了西湖龙井“数字贡牌”区块链溯源平台。区块链本身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可验证的特点,与西湖龙井茶的源头质量保证体系高度吻合,通过对西湖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加工、包装、物流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的相关上链,实现了茶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消费者只要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茶园,甚至看到茶叶的修剪时间、采摘时间、采摘者、加工者。 [10]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WeCross: WeCross是由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完全开源的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致力于促进跨行业、机构和地域的跨区块链信任传递和商业合作

WeCross: WeCross是由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完全开源的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致力于促进跨行业、机构和地域的跨区块链信任传递和商业合作

登录

注册

开源

企业版

高校版

搜索

帮助中心

使用条款

关于我们

开源

企业版

高校版

私有云

Gitee AI

NEW

我知道了

查看详情

登录

注册

代码拉取完成,页面将自动刷新

开源项目

>

区块链

&&

捐赠

捐赠前请先登录

取消

前往登录

扫描微信二维码支付

取消

支付完成

支付提示

将跳转至支付宝完成支付

确定

取消

Watch

不关注

关注所有动态

仅关注版本发行动态

关注但不提醒动态

18

Star

98

Fork

41

WeBank / WeCross

代码

Issues

1

Pull Requests

0

Wiki

统计

流水线

服务

Gitee Pages

JavaDoc

质量分析

Jenkins for Gitee

腾讯云托管

腾讯云 Serverless

悬镜安全

阿里云 SAE

Codeblitz

我知道了,不再自动展开

加入 Gitee

与超过 1200万 开发者一起发现、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私有仓库也完全免费 :)

免费加入

已有帐号?

立即登录

返回

master

管理

管理

分支 (21)

标签 (18)

master

feature-1.4.0

feature-1.3.2

feature-1.3.1

release-1.3.0

feature-1.3.0

JimmyShi22-patch-1

dev

release-1.2.3

release-1.2.2

release-1.2.0

release-1.1.1

release-1.1.0

release-1.0.1

release-1.0.0

release-rc5

release-rc4

release-rc3

release-rc2

release-0.2

v1.4.0

v1.3.1

v1.3.0

v1.2.1

v1.2.0

v1.1.1

v1.1.0

v1.0.1

v1.0.0

v1.0.0-rc4

v1.0.0-rc3

v1.0.0-rc2

v1.0.0-rc1-dev-no-plugin

resources

v1.0.0-rc1

v1.0.0-rc1-test

rc1-test

0.2-test

克隆/下载

克隆/下载

HTTPS

SSH

SVN

SVN+SSH

下载ZIP

登录提示

该操作需登录 Gitee 帐号,请先登录后再操作。

立即登录

没有帐号,去注册

提示

下载代码请复制以下命令到终端执行

为确保你提交的代码身份被 Gitee 正确识别,请执行以下命令完成配置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userName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userEmail

初次使用 SSH 协议进行代码克隆、推送等操作时,需按下述提示完成 SSH 配置

1

生成 RSA 密钥

2

获取 RSA 公钥内容,并配置到 SSH公钥 中

在 Gitee 上使用 SVN,请访问 使用指南

使用 HTTPS 协议时,命令行会出现如下账号密码验证步骤。基于安全考虑,Gitee 建议 配置并使用私人令牌 替代登录密码进行克隆、推送等操作

Username for 'https://gitee.com': userName

Password for 'https://userName@gitee.com':

#

私人令牌

新建文件

新建 Diagram 文件

新建子模块

上传文件

分支 21

标签 18

贡献代码

同步代码

创建 Pull Request

了解更多

对比差异

通过 Pull Request 同步

同步更新到分支

通过 Pull Request 同步

将会在向当前分支创建一个 Pull Request,合入后将完成同步

Kyon

(project): update 1.4.0 changelog. (#...

7228792

540 次提交

提交

取消

提示:

由于 Git 不支持空文件夾,创建文件夹后会生成空的 .keep 文件

.ci

保存

取消

.github

保存

取消

demo

保存

取消

docker

保存

取消

docs/images

保存

取消

gradle/wrapper

保存

取消

scripts

保存

取消

src

保存

取消

.codecov.yml

保存

取消

.gitignore

保存

取消

CONTRIBUTING.md

保存

取消

Changelog.md

保存

取消

LICENSE

保存

取消

README.md

保存

取消

build.gradle

保存

取消

gradlew

保存

取消

gradlew.bat

保存

取消

release_note.txt

保存

取消

settings.gradle

保存

取消

Loading...

README

Apache-2.0

WeCross简介

WeCross是由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完全开源的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致力于促进跨行业、机构和地域的跨区块链信任传递和商业合作。WeCross支持应用与多链互操作、同/异构链间互操作等多维跨链交互,实现了:

一站式跨链管理

WeCross为方便开发、维护和管理跨链应用,配套多种跨链工具,包括命令行终端控制台和可视化网页管理平台。

插件式跨链接入

WeCross只需基于Stub接口针对不同的链开发适配器,就能以插件化的方式实现跨链接入。目前适配的区块链包括FISCO BCOS 3.0、FISCO BCOS 2.0、Hyperledger Fabric 1.4 和 Hyperledger Fabric 2。

统一跨链身份

WeCross基于跨链账户服务管理账户的生命周期。每个跨链账户对应多个链账户,实现跨链身份的统一。

统一资源范式

WeCross对各个链的资源包括合约、交易以及区块等进行抽象和封装,并基于通用跨链接口和统一的寻址方式实现对不同资源的访问和调用。

跨链事务保障

WeCross基于两阶段提交实现多链的事务写操作。回滚时,事务中的操作都会被重置,最终恢复到事务前的状态。

资产原子交换

WeCross基于哈希时间锁合约实现异构链间资产原子交换,无需更改原链上的资产模型和资产合约,通用性较强。

合约跨链调用

WeCross不仅支持跨链应用对异构多链发起调用,而且还支持由合约发起的对其它链合约的异步跨链调用。

了解更多技术特性,请下载阅读WeCross白皮书。

WeCross架构

快速开始

阅读快速入门,从连通两个区块链开始,快速体验WeCross的强大功能。

技术文档

阅读WeCross 在线文档,详细了解如何使用WeCross。

平台介绍

程序版本

快速入门

跨链接入

跨链事务

操作手册

开发手册

应用场景

FAQ

社区

项目贡献

欢迎参与WeCross社区的维护和建设:

提交代码(Pull requests),可参考代码贡献流程以及wiki指南

提问和提交BUG

您将成为贡献者,感谢各位贡献者的付出:

开源社区

参与meetup:活动日历

学习知识、讨论方案、开发新特性:联系微信小助手,加入跨链兴趣小组(CC-SIG)

License

WeCross的开源协议为Apache License 2.0,详情参考LICENSE。

Apache License

Version 2.0, January 2004

http://www.apache.org/licenses/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USE, 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1. Definitions.

"License" shall mea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use, 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s defined by Sections 1 through 9 of this document.

"Licensor" shall mean the copyright owner or entity authorized by

the copyright owner that is granting the License.

"Legal Entity" shall mean the union of the acting entity and all

other entities that control, are controlled by, or are under common

control with that entity.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efinition,

"control" means (i) the power, direct or indirect, to cause the

direction or management of such entity, whether by contract or

otherwise, or (ii) ownership of fifty percent (50%) or more of the

outstanding shares, or (iii) beneficial ownership of such entity.

"You" (or "Your") shall mean an individual or Legal Entity

exercising permissions granted by this License.

"Source" form shall mean the preferred form for making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software source code, documentation

source, and configuration files.

"Object" form shall mean any form resulting from mechanical

transformation or translation of a Source form,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compiled object code, generated documentation,

and conversions to other media types.

"Work" shall mean the work of authorship, whether in Source or

Object form, made available under the License, as indicated by a

copyright notice that is included in or attached to the work

(an example is provided in the Appendix below).

"Derivative Works" shall mean any work, whether in Source or Object

form, that is based on (or derived from) the Work and for which the

editorial revisions, annotations, elaborations, or other modifications

represent, as a whole, an original work of authorship.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License, Derivative Works shall not include works that remain

separable from, or merely link (or bind by name) to the interfaces of,

the Work and Derivative Works thereof.

"Contribution" shall mean any work of authorship, including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Work and any modifications or additions

to that Work or Derivative Works thereof, that is intentionally

submitted to Licensor for inclusion in the Work by the copyright owner

or by an individual or Legal Entity authorized to submit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owner.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definition, "submitted"

means any form of electronic, verbal, or written communication sent

to the Licensor or its representativ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communication on electronic mailing lists, source code control systems,

and issue tracking systems that are managed by, or on behalf of, the

Licensor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and improving the Work, but

excluding communication that is conspicuously marked or otherwise

designated in writing by the copyright owner as "Not a Contribution."

"Contributor" shall mean Licensor and any individual or Legal Entity

on behalf of whom a Contribution has been received by Licensor and

subsequently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Work.

2. Grant of Copyright License. Subject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License, each Contributor hereby grants to You a perpetual,

worldwide, non-exclusive, no-charge, royalty-free, irrevocable

copyright license to reproduce, prepare Derivative Works of,

publicly display, publicly perform, sublicense, and distribute the

Work and such Derivative Works in Source or Object form.

3. Grant of Patent License. Subject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License, each Contributor hereby grants to You a perpetual,

worldwide, non-exclusive, no-charge, royalty-free, irrevocable

(except as stated in this section) patent license to make, have made,

use, offer to sell, sell, import, and otherwise transfer the Work,

where such license applies only to those patent claims licensable

by such Contributor that are necessarily infringed by their

Contribution(s) alone or by combination of their Contribution(s)

with the Work to which such Contribution(s) was submitted. If You

institute patent litigation against any entity (including a

cross-claim or counterclaim in a lawsuit) alleging that the Work

or a Contribution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Work constitutes direct

or contributory patent infringement, then any patent licenses

granted to You under this License for that Work shall terminate

as of the date such litigation is filed.

4. Redistribution. You may reproduce and distribute copies of the

Work or Derivative Works thereof in any medium, with or without

modifications, and in Source or Object form, provided that You

me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 You must give any other recipients of the Work or

Derivative Works a copy of this License; and

(b) You must cause any modified files to carry prominent notices

stating that You changed the files; and

(c) You must retain, in the Source form of any Derivative Works

that You distribute, all copyright, patent, trademark, and

attribution notices from the Source form of the Work,

excluding those notices that do not pertain to any part of

the Derivative Works; and

(d) If the Work includes a "NOTICE" text file as part of its

distribution, then any Derivative Works that You distribute must

include a readable copy of the attribution notices contained

within such NOTICE file, excluding those notices that do not

pertain to any part of the Derivative Works, in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places: within a NOTICE text file distributed

as part of the Derivative Works; within the Source form or

documentation, if provided along with the Derivative Works; or,

within a display generated by the Derivative Works, if and

wherever such third-party notices normally appear. The contents

of the NOTICE file are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modify the License. You may add Your own attribution

notices within Derivative Works that You distribute, alongside

or as an addendum to the NOTICE text from the Work, provided

that such additional attribution notices cannot be construed

as modifying the License.

You may add Your own copyright statement to Your modifications and

may provide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license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use,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of Your modifications, or

for any such Derivative Works as a whole, provided Your use,

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ork otherwise complies with

the conditions stated in this License.

5. Submission of Contributions. Unless You explicitly state otherwise,

any Contribution intentionally submit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Work

by You to the Licensor shall be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License, without any additional terms or conditions.

Notwithstanding the above, nothing herein shall supersede or modify

the terms of any separate license agreement you may have executed

with Licensor regarding such Contributions.

6. Trademarks. This License does not grant permission to use the trade

names,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or product names of the Licensor,

except as required for reasonable and customary use in describing the

origin of the Work and reproducing the content of the NOTICE file.

7. Disclaimer of Warranty. Unless required by applicable law or

agreed to in writing, Licensor provides the Work (and each

Contributor provides its Contributions) on an "AS IS" BASIS,

WITHOUT WARRANTIES OR CONDITIONS OF ANY KIND, either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any warranties or conditions

of TITLE, NON-INFRINGEMENT,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You 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using or redistributing the Work and assume any

risks associated with Your exercise of permissions under this License.

8.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In no event and under no legal theory,

whether in tort (including negligence), contract, or otherwise,

unless required by applicable law (such as deliberate and grossly

negligent acts) or agreed to in writing, shall any Contributor be

liable to You for damages, including any direct, indirect, special,

incidental, or consequential damages of any character arising as a

result of this License or out of the use or inability to use the

Work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damages for loss of goodwill,

work stoppage, computer failure or malfunction, or any and all

other commercial damages or losses), even if such Contributor

has been advised of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damages.

9. Accepting Warranty or Additional Liability. While redistributing

the Work or Derivative Works thereof, You may choose to offer,

and charge a fee for, acceptance of support, warranty, indemnity,

or other liability obligations and/or rights consistent with this

License. However, in accepting such obligations, You may act only

on Your own behalf and on Your sole responsibility, not on behalf

of any other Contributor, and only if You agree to indemnify,

defend, and hold each Contributor harmless for any liability

incurred by, or claims asserted against, such Contributor by reason

of your accepting any such warranty or additional liability.

END OF TERMS AND CONDITIONS

APPENDIX: How to apply the Apache License to your work.

To apply the Apache License to your work, attach the following

boilerplate notice, with the fields enclosed by brackets "[]"

replaced with your own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Don't include

the brackets!) The text should be enclosed in the appropriate

comment syntax for the file format. We also recommend that a

file or class name and description of purpose be included on the

same "printed page" as the copyright notice for easier

identification within third-party archives.

Copyright [yyyy] [name of copyright owner]

Licensed under the Apache License, Version 2.0 (the "License");

you may not use this file except in compliance with the License.

You may obtain a copy of the License at

http://www.apache.org/licenses/LICENSE-2.0

Unless required by applicable law or agreed to in writing, software

distributed under the License is distributed on an "AS IS" BASIS,

WITHOUT WARRANTIES OR CONDITIONS OF ANY KIND, either express or implied.

See the License for the specific language governing permissions and

limitations under the License.

Starred

98

Star

98

Fork

41

捐赠

0 人次

举报

举报成功

我们将于2个工作日内通过站内信反馈结果给你!

请认真填写举报原因,尽可能描述详细。

举报类型

请选择举报类型

举报原因

取消

发送

误判申诉

此处可能存在不合适展示的内容,页面不予展示。您可通过相关编辑功能自查并修改。

如您确认内容无涉及 不当用语 / 纯广告导流 / 暴力 / 低俗色情 / 侵权 / 盗版 / 虚假 / 无价值内容或违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可点击提交进行申诉,我们将尽快为您处理。

取消

提交

简介

WeCross是由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完全开源的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致力于促进跨行业、机构和地域的跨区块链信任传递和商业合作

展开

收起

暂无标签

Java

等 3 种语言

Java

88.3%

Shell

11.6%

Solidity

0.1%

Apache-2.0

使用 Apache-2.0 开源许可协议

保存更改

取消

发行版

(4)

全部

WeCross v1.1.1

开源评估指数源自 OSS-Compass 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对项目展开评估:

1. 开源生态

生产力:来评估开源项目输出软件制品和开源价值的能力。

创新力:用于评估开源软件及其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稳健性:用于评估开源项目面对多变的发展环境,抵御内外干扰并自我恢复的能力。

2. 协作、人、软件

协作:代表了开源开发行为中协作的程度和深度。

人:观察开源项目核心人员在开源项目中的影响力,并通过第三方视角考察用户和开发者对开源项目的评价。

软件:从开源项目对外输出的制品评估其价值最终落脚点。也是开源评估最“古老”的主流方向之一“开源软件” 的具体表现。

3. 评估模型

基于“开源生态”与“协作、人、软件”的维度,找到与该目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可量化指标,对开源项目健康与生态进行量化评估,最终形成开源评估指数。

贡献者

全部

近期动态

加载更多

不能加载更多了

编辑仓库简介

简介内容

WeCross是由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完全开源的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致力于促进跨行业、机构和地域的跨区块链信任传递和商业合作

主页

取消

保存更改

Java

1

https://gitee.com/WeBank/WeCross.git

git@gitee.com:WeBank/WeCross.git

WeBank

WeCross

WeCross

master

深圳市奥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Git 大全

Git 命令学习

CopyCat 代码克隆检测

APP与插件下载

Gitee Reward

Gitee 封面人物

GVP 项目

Gitee 博客

Gitee 公益计划

Gitee 持续集成

OpenAPI

帮助文档

在线自助服务

更新日志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使用条款

意见建议

合作伙伴

售前咨询客服

技术交流QQ群

微信服务号

client#oschina.cn

企业版在线使用:400-606-0201

专业版私有部署:

13670252304

13352947997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合作代码托管平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粤ICP备12009483号

简 体

/

繁 體

/

English

点此查找更多帮助

搜索帮助

Git 命令在线学习

如何在 Gitee 导入 GitHub 仓库

Git 仓库基础操作

企业版和社区版功能对比

SSH 公钥设置

如何处理代码冲突

仓库体积过大,如何减小?

如何找回被删除的仓库数据

Gitee 产品配额说明

GitHub仓库快速导入Gitee及同步更新

什么是 Release(发行版)

将 PHP 项目自动发布到 packagist.org

评论

仓库举报

回到顶部

登录提示

该操作需登录 Gitee 帐号,请先登录后再操作。

立即登录

没有帐号,去注册

WeCross 技术文档 — WeCross v1.3.0 文档

WeCross 技术文档 — WeCross v1.3.0 文档

WeCross

latest

平台介绍

WeCross

程序版本

教程

环境要求

快速体验

手动组网

跨链操作

跨链接入

跨链事务

操作手册

网页管理平台

终端控制台

账户服务

脚本

配置

开发手册

跨链应用开发(SDK)

合约跨链调用(Interchain)

区块链接入开发(Stub)

JSON-RPC API

参考

应用场景

FAQ

社区(跨链兴趣小组)

微众区块链开源生态

WeCross

»

WeCross 技术文档

Edit on GitHub

WeCross 技术文档¶

WeCross是由微众银行自主研发并完全开源的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支持应用与多链互操作、同/异构链间互操作等多维跨链交互。

Github主页

Gitee主页

深度解析系列文章

贡献代码

反馈问题

微信群

公众号

概览

系统推荐配置以及软件依赖,请参考 环境要求

快速体验WeCross,请参考 BCOS-Fabric Demo

网页管理平台:可视化跨链管理台,账户注册与登录,跨链资源管理,跨链交易管理等

终端控制台:交互式命令行工具,部署和调用跨链资源,发起跨链事务等

Java-SDK:提供访问跨链跨链、调用跨链资源的接口

JSON-RPC接口,请参考 JSON-RPC API

关键特性

合约跨链: 使用手册

跨链事务: 使用手册

跨链转账: 使用手册

平台介绍

WeCross

程序版本

教程

环境要求

快速体验

手动组网

跨链操作

跨链接入

跨链事务

操作手册

网页管理平台

终端控制台

账户服务

脚本

配置

开发手册

跨链应用开发(SDK)

合约跨链调用(Interchain)

区块链接入开发(Stub)

JSON-RPC API

参考

应用场景

FAQ

社区(跨链兴趣小组)

微众区块链开源生态

Next

© Copyright WeCross 2019.

Revision 239a5137.

Built with Sphinx using a theme

provided by Read the Docs.

Read the Docs

v: latest

Versions

master

latest

v1.2.0

v1.1.1

v1.1.0

v1.0.0

v1.0.0-rc4

v1.0.0-rc3

v1.0.0-rc2

v1.0.0-rc1

release-1.3.0

dev

Downloads

pdf

html

epub

On Read the Docs

Project Home

Builds

WeCross — WeCross v1.3.0 文档

WeCross — WeCross v1.3.0 文档

WeCross

latest

平台介绍

WeCross

基本介绍

关键词

更多资料

程序版本

教程

环境要求

快速体验

手动组网

跨链操作

跨链接入

跨链事务

操作手册

网页管理平台

终端控制台

账户服务

脚本

配置

开发手册

跨链应用开发(SDK)

合约跨链调用(Interchain)

区块链接入开发(Stub)

JSON-RPC API

参考

应用场景

FAQ

社区(跨链兴趣小组)

微众区块链开源生态

WeCross

»

WeCross

Edit on GitHub

WeCross¶

基本介绍¶

区块链作为构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分布式存储、点对点通信、分布式架构、共识机制、密码学等前沿技术,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用以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经过行业参与者十年砥砺前行,目前区块链在底层技术方案上已趋于完整和成熟,国内外均出现可用于生产环境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其所面向的创新应用场景覆盖广泛,已在对账与清结算、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司法仲裁、政务服务、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落地企业级应用。

在广泛的场景应用背后,来自于性能、安全、成本、扩展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也愈发严峻。目前不同区块链应用之间互操作性不足,无法有效进行可信数据流通和价值交换,各个区块链俨然成为一座座信任孤岛,很大程度阻碍了区块链应用生态的融合发展。未来,区块链想要跨越到真正的价值互联网,承担传递信任的使命,开启万链互联时代,需要一种通用、高效、安全的区块链跨链协作机制,实现跨场景、跨地域不同区块链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服务数量更多、地域更广的公众群体。

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高科技、创新型银行,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即高度重视新兴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在区块链领域积极开展技术积累和应用实践,不断致力于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多机构间的协作效率和降低协作成本,支持国家推进关键技术安全可控战略和推动社会普惠金融发展。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基于一揽子自主研发并开源的区块链技术方案,针对不同服务形态、不同区块链平台之间无法进行可信连接与交互的行业痛点,研发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WeCross,以促进跨行业、机构和地域的跨区块链信任传递和商业合作。

WeCross 着眼应对区块链行业现存挑战,不局限于满足同构区块链平行扩展后的可信数据交换需求,还进一步探索异构区块链之间因底层架构、数据结构、接口协议、安全机制等多维异构性导致无法互联互通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作为未来区块链互联的基础设施,WeCross 秉承多方参与、共享资源、智能协同和价值整合的理念,面向公众完全开源,欢迎广大企业及技术爱好者踊跃参与项目共建。

关键词¶

跨链路由(WeCross Router)

与链对接,对链上的资源进行抽象

向外暴露统一的接口

将调用请求路由至对应的区块链

账户服务(WeCross Account Manager)

管理跨链账户

Router连接所属机构的Account Manager

用户在Router上登录,以跨链账户的身份发交易

控制台(WeCross Console)

命令行式的交互

查询跨链信息,发送调用请求,操作跨链事务

网页管理平台

可视化操作界面

查询跨链信息,发送调用请求,操作跨链事务

跨链 SDK(WeCross Java SDK)

WeCross开发工具包,供开发者调用WeCross

集成于各种跨链APP中,提供统一的调用接口

与跨链路由建立连接,调用跨链路由

跨链资源(Resource)

各种区块链上内容的抽象

包括:合约、资产、信道、数据表

跨链适配器(Stub)

跨链路由中对接入的区块链的抽象

跨链路由通过配置Stub与相应的区块链对接

FISCO BCOS需配置FISCO BCOS Stub、Fabric需配置Fabric Stub

IPath(Interchain Path)

跨链资源的唯一标识

跨链路由根据IPath将请求路由至相应区块链上

在代码和文档中将IPath简称为path

跨链分区

多条链通过跨链路由相连,形成跨链分区

跨链分区有唯一标识,即IPath中的第一项(payment.stub3.resource-d的payment)

更多资料¶

WeCross白皮书

WeCross官网

Next

Previous

© Copyright WeCross 2019.

Revision 239a5137.

Built with Sphinx using a theme

provided by Read the Docs.

Read the Docs

v: latest

Versions

master

latest

v1.2.0

v1.1.1

v1.1.0

v1.0.0

v1.0.0-rc4

v1.0.0-rc3

v1.0.0-rc2

v1.0.0-rc1

release-1.3.0

dev

Downloads

pdf

html

epub

On Read the Docs

Project Home

Builds

大道至简:微众银行区块链全栈技术体系纵览_腾讯新闻

大道至简:微众银行区块链全栈技术体系纵览_腾讯新闻

大道至简:微众银行区块链全栈技术体系纵览

5月26日,微众银行区块链携全栈技术体系亮相贵阳数博会,并斩获领先科技成果奖。从2015年开始布局区块链,微众银行区块链已推出多项开源区块链技术,其首席架构师张开翔将从区块链发展娓娓道来,详细阐述对微众银行区块链技术体系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思考。“区块链其实也可以很简单”,下面一起学习下吧!

几年前,区块链技术堪称原始,开发者近乎在“赤手空拳”构建区块链应用:部署底层平台、写合约,期间还要面对诸多的技术细节、技术难题,踏入各种前人没有踩过的坑,调试和运营也都可谓艰难。这种种体验犹如走在羊肠小道上,泥泞且未知。

为产业趟平技术门槛,提升应用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拓展领域边界,让开发者们便捷且放心地运用技术去创造价值,加速区块链的产业应用,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万物之始,大道至简,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坚信得首先有个“大道”,还是能敞开来走的那种。

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于2015年投入区块链的技术攻关,并在2017年把成果全面向产业开源。至今,已经正式发布了超过10个主要区块链开源项目,参与多项国际国内的标准编写,提交了大量的专利申请。

近年来,得益于我国对科技创新研究的大力支持,包括新基建、数据要素、隐私保护和碳中和等国策或国家倡议,数字化技术的提升和产业创新加速推动。

同时,来自开源社区的支持鼓励、优化建议、共创共建,技术研究的方向亦愈发清晰、迭代敏捷。诸多技术项目都是从社区收到了诉求、碰撞出灵感后发起,且由社区共同开发代码、维护周边工具、编撰技术和用户文档,共同铸就了微众银行区块链丰富的社区技术生态。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后,我们认为,领域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开发者的“高速公路”已经铺就。

领域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应用加速落地,我们看到一些明显的趋势:

区块链应用的规模和地域范围不断在扩大,国家级区块链网络贯通各省市,技术架构多元化,业务形态更为复杂,治理模型更加多变……单层单链的区块链网络已经难以为继。

许多运行在生产环境中的区块链应用承载着海量的请求,而且由于区块链数据只增不减,日积月累,存储容量日渐逼近硬件上限,需要对数据进行拆分、迁移和备份。同时,开发者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分析、灾备方案也有着强烈的需求。

在与实体产业结合时,区块链和既有的IT系统有着不同的系统架构,且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业务逻辑、数据维度和安全合规要求。如何清晰地识别链上链下边界,让区块链和原有IT系统各司其职,又无缝结合,解决业务痛点,是每个开发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区块链应用走近大众的生活,人、机构和物联网的标识如何定义?个人数据如何管理?人们在和区块链交互时如何得到良好的体验,同时又实现隐私保护?…… 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折射的都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时代的痛点。

总之,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海量,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户对于友善的区块链应用体验的呼声必将越来越大。这些趋势印证着区块链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加,同时,也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技术基本面先做扎实

让我们先回到原点。从一开始,我们就坚定地选择了联盟链方向。毫无疑问,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首先要“可信可靠”,也就是要保证合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

合规,意味着在技术上首先要去除虚拟代币,采用许可加入模式,支持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户),并提供监管接口和审计机制,以符合相应行业的监管审计要求。

安全,是很多行业的命脉,其中包括系统安全、合约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我们以金融级安全为准绳,在网络、存储和运行环境进行了大量的安全加固,如在2016年实现了高等级的存储加密;在合约安全方面,实现开发期和在线运行时的静态/动态检测;在隐私计算方面,提供场景化的、有针对性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案。

当真正要把技术用于生产环境,稳定性至关重要,如金融级的稳定是要求“5个9”,也就是99.999%的可用,相当于7*24小时运行,几乎不能停机,且能在线维护升级,应对各种内外部的故障,满足苛刻的的RPO(恢复点)和RTO(恢复时间目标)要求。

合规、安全、稳定是“基本面”,是不容妥协且必须达到的要求。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埋头深耕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密码学、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分布式网络等,用过硬的技术能力给出保障。从这几年广泛的应用情况来看,我们的开源项目在基本面上经受住了考验。

同时,FISCO BCOS以及相关组件实现了全面国产化,全栈支持国产硬件、操作系统和国密算法。

在“基本面”稳固的基础上,高性能、易用性、扩展性、可持续性则是重要的“加分项”,也是开源软件是否广受欢迎的关键所在。只有得到社区的认可和支持,技术才能真正落地,形成共建和快速进化的健康可持续生态。

既要跑得快,也要行得远

经过卓有成效的优化,FISCO BCOS底层的单链TPS已经达到万级,且可以无限平行扩展,足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区块链速度慢”这个说法已经成为过去式。

但性能并不等于“跑个分”这么简单,系统不能只是跑得快,还要跑得稳,行得远,要保证这些,当务之急是要正视数据容量问题。

区块链上的数据以链式存在,只增不减,而金融等行业要求数据保留多年甚至永久保存,这必然给存储带来巨大压力。如今,有的社区开发者的应用在线上运行了几年,产生了数以亿计甚至百亿计的数据,最初配置的硬盘面临容量瓶颈。

数据膨胀问题不像功能和性能问题那么显性,但它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总是要面对的。我们必须从存储体系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数据量越大,意味着链上蕴含的价值越多,就越值得去挖掘。开发者们也希望有更加便捷、直观、高效、安全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宝贵的数据,比如查询链上都有谁部署了哪些合约,每个合约有多少交易调用,还有诸如多维度交叉分析、丰富的报表统计、商业智能建模、监管和反洗钱支持等。必须有对数据进行复杂的范围查询和计算的方案。

2018年我们开始分析这个问题时,认为区块链节点本身应聚焦于达成共识、保证交易的及时性和事务一致性上。在链上增加复杂数据处理能力,即使技术上可行,但并不是最优方案,因为这样会将计算和存储的开销和链上节点耦合绑定,难以扩展。

所以,能否链上链下结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大幅优化了链上状态的数据结构,链数据存储开销呈现数量级的锐减。在投入同等存储硬件的前提下,系统可持续运行的时间更长。经测算,一般的账目和存证业务,在中高强度的业务流量下,配置4T的硬盘足以保存5~10年的数据。

其次,我们引入分布式存储体系,将链上数据完整地同步到链下,依托容量易于扩展的网络存储设备、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技术,在链下建立区块链数据镜像。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用成熟的数据维护工具进行数据的迁移、冷备等操作。区块链网络扩容时,新节点可以快速同步数据,我们也可以从数据镜像里批量提取数据构建快照,快速恢复出新节点。

既然链下数据是完整的,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剪裁节点里的历史数据,只保留需要频繁访问的新数据,当应用或链上计算验证流程需要访问到历史数据时,定向到链下去查询,这个过程对数据访问方是完全透明的。数据冷热分离、无缝存取,这样一来,容量和访问的问题就完全无忧了。

对数据进行复杂的分析、多维度联合查询时,我们可以结合关系型数据库、专业的大数据平台、搜索服务器、AI分析引擎等,对链下数据进行联合检索、建模、批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在链下处理,和是否“中心化”无关,因为所有链上的参与者都可以基于自己部署的节点,独立地导出和处理数据,并不依赖于其他人,整体上还是多中心的分布式协作形态。

通过架构解耦和融合多种技术,我们在链上链下建立起分布式存储体系,兼顾了链上交易的分布式实时性和事务性,也解决了数据容量和大数据处理的问题。

为了简化开发者的数据操作,社区发布了一系列开源项目,包括数据仓库、数据导出、数据迁移、数据分析等组件,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资源投入情况灵活组合使用。

至此,解决数据容量问题就像把大象装到冰箱里一样的简单:下载开源工具、对接区块链、运行起来,然后去喝杯咖啡,随后数据源源不断地入库,完整的数据视图呈现在眼前,犹如百川归海、海阔任鱼跃。

尊重数据,全面隐私保护

和社区交流讨论业务如何引入区块链时,隐私问题是高频问题:个人的数据能不能上链?企业A和企业B的账目来往,是否对其他企业可见?如果可见,是否会泄露商业机密?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模型强调对等合作,数据共享,且数据可全程追溯,这也意味着如果业务将所有数据放到链上,且链上数据被无差别访问,可能会带来隐私泄露的问题。如果因为“上链”就泄露注册用户数、业务量、利润率等关键信息,是许多商业场景不能接受的。

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和隐私保护并不矛盾。现实世界里本来就是有一些信息是公共公开的,另有一些则是要受到保护的。隐私数据在得到用户授权同意的前提下,才会在受控的范围内被查看和使用。

不同的场景里数据的维度、交换过程、敏感性和监管要求千差万别,我们认为不太可能有单一的策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的是立体化的,可灵活组合定制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整体思路分为隔离、控制、隐私计算这几部分。

隔离是指数据是否要上链?以什么形态上链?怎么上链?隔离的策略比较直观,上链的本来就是应该多方可见的公共数据,或者只将数据的HASH上链,明文存在链下。另外,FISCO BCOS单链多群组架构为开发者提供了账本级的隔离策略,仅加入到群组的参与者可访问特定范围的账本数据。

控制指采用精细的准入机制和角色权限模型,网络和数据访问均经过准入审核,操作过程可全程追溯,结果可审计监管,保证可管可控。这就要求从网络、存储、交易处理流程、合约引擎、应用的设计均预置控制点,针对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提供可定制的策略,以及高效易用的操作接口。

隐私计算则是采用多种密码学算法,一方面,帮助用户用证明代替明文,选择性披露自己的信息,避免隐私信息被越权采集;另一方面,跨机构用联合计算代替数据共享,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

WeDPR是我们面向隐私计算的一整套数据隐私保护方案的总称,WeDPR的主旨,对数据和用户数据主权的“Defence、Protect、Respect”。

WeDPR提供诸多底层算法、多语言的开发包、可视化的隐私计算平台体验,实现了诸如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选择性披露等算法。功能上,可以满足隐私保护要求;性能上,对不同算法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运行时拥有毫秒级的响应能力,足以满足千万乃至亿级的数据量规模。

组合多种隐私保护策略,我们可以满足多变的业务流程,针对性地保护身份、资产、交易、行为数据、文件集等。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针对匿名投票、安全支付、隐秘竞拍、联合营销和联合风控等典型的场景,都给出了开源的应用参考实现。

近年,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相关立法陆续出台,无论是面向个人的APP还是B端后台服务,只要是与数据相关的事务,都面临着更严格、更全面的隐私保护规制,既往那种粗放的数据收集和使用流程已经不再适用。

我们必须尊重用户数据权益,合理合规地使用数据,通过创新的模式使数据流动起来,满足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的需求,实现产权可界定、价值可存储可评估可流通,深挖数据价值,最终释放数据生产力。

拓展区块链的边界

如果把区块链业务比作用户在路上看到的风景,把区块链应用整体架构看作是一辆智能汽车,那么区块链的底层平台相当于 “底盘”。在高性能、稳定、安全的底盘之上,还需要人机交互、智能辅助、云网互联等诸多能力,这样这辆车才能与驾驶员顺畅地交互,带领乘客到更多的地方,拓展技术和应用的边界。

灵活的账本形态:FISCO BCOS已经成为被广泛采用的区块链底层平台,配套了控制台、SDK、浏览器等一系列基本工具,本身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可用性。

尤其在FISCO BCOS 2.0的群组特性发布后,开发者可以像组建聊天群一样,只需一次部署,然后根据业务协作关系,在不同机构间动态创建分布式账本。

对于伙伴众多、合作关系多变的机构来说,群组特性拓展了账本的形态,精准地解决了重复建链的痛点问题,提升了建设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

分布式身份体系:目前分布式身份体系在金融、政务、公共事务等领域广受关注。采用分布式身份体系,可以建立跨机构、跨网络的身份互通,解决链上可信身份和可信凭据分布式互验的问题。把住了身份认证、身份标识的这一道大门,才能安全稳妥地在实体世界和数字化世界之间建立链接。

WeIdentity是符合W3C DID规范的分布式多中心的身份标识协议,完整地实现了分布式身份体系的协议和周边支撑组件。再结合WeEvent分布式消息协作体系,给物联网设备赋予分布式身份和承载其产生的即时消息,可支持物联网、边缘计算和区块链的融合。

广域跨链互联:WeCross跨链方案致力于异构区块链之间互联互通。我们看到,随着业务发展,大型区块链网络和应用的不同建设时期有可能引入不同的区块链底层技术,甚至从规划时就用多种区块链底层平台实现分层、分区域、分业务的链网体系,并不会绑定到某一个底层技术上。

那么,如此庞杂的技术生态中,因底层架构、数据结构、接口协议、安全机制等差异,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应用不得不针对每种链去重复开发,不同链上的数据和事务难以无缝对接等。

WeCross面向不同链之间的网络寻址、密码算法、应用接口、事务模型、安全治理进行研究和抽象,提出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愿景,本着“最大的共识、可运行的代码”的思路,开放适配多种底层链。

在不同的链实例之间实现合约互调、状态互认、事务保障等一系列的功能,对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接口,使得应用达成WORA(Write Once,Run Anywhere),区块链应用轻松互联互通,拓展了网络边界。

与现实世界互通:智能合约引擎本身是一个“沙盒”,以屏蔽掉各种不确定性的干扰,保证链上事务的分布式一致性、事务性,比如,用不同节点上的智能合约去调用本机系统时间,由于时钟有可能根据时区、对时的不一致,那么会导致合约计算差异,无法达成一致;同理,链外的随机数、文件系统、网络数据、现实世界里的信息如股价、球赛结果,都无法直接由智能合约调用,智能合约和真实世界存在“隔阂”。

Truora预言机用于打通链上链下的信息通道,预言机服务响应链上合约的调用请求,去采集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的信息,经过密码学校验后,可信可靠地锚定到链上,为链上合约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这样智能合约就能得到一致且确定的链下数据。

Truora预言机拓展了智能合约的边界,可以实现许多有趣、有用的链上链下互动,如基于可验证随机数实现分布式抽奖、基于汇率实现跨境金融业务、基于天气信息实现民生应用等。

智能合约引擎进化:智能合约引擎是区块链的核心,之前的智能合约引擎在复杂的业务面前已经略显力不从心,比如解释型的引擎速度较慢,不能支持较为复杂的数据格式和较深的调用堆栈,且对资产安全没有严格约束,没有原生的跨链和隐私保护指令等,开发人员也面临开发调试不便的痛点,并希望能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开发智能合约。

Liquid智能合约项目创新地提出安全(Security)、性能(Performance)、体验(Experience)及定制能力(Customization )的“SPEC”设计规范,为智能合约语言引擎增强运行高效、资产安全、原生支持隐私保护和跨链协同等特性。

同时,Liquid引入了WebAssembly 技术,具备很强的开放性、通用性,有助于持续的将各种流行的编程语言移植成智能合约语言, Liquid还提供友好的开发编译工具,可调式的IDE等,智能合约语言的表现力、开发体验越来越完善。

完善多方协作治理体系:随着应用的开展,协作关系趋于复杂,我们认为除了解决技术问题、满足各种功能需求之外,还需完善治理模型,方能长治久安。多方协作治理着眼于“人、事、规则和流程”,定义区块链相关方各种角色,梳理链上需要多方治理的事务,覆盖区块链上协作规则的讨论、制定、决策、执行的整个过程。

治理这个方向其实包罗万象,非常繁杂纷乱;治理过程也充斥着不同观念的碰撞、不同利益立场和博弈。完全的链上或者链下治理,都有可能是不完整、低效且容易分叉的,需要张弛有度的追求最大共识且务实落地。

在研究治理的历史和未来发展之后,我们结合链上链下的优势,提出立体化的治理策略,从定义治理规则的“元治理”为起点,厘清治理中的角色、权限、事务等定义,描绘治理的架构全貌,实现和开源了多方协作治理系列项目。

这一系列项目提供直观、易用的策略设计和实操工具,实现了诸如多方投票、委员会选举、账户治理、权限管理等常见功能,帮助管理员、运营者以及其他参与方高效、透明地参与到链上事务,完成从构建区块链、业务变更、到系统升级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以上方案都是在探索过程中,根据我们对领域发展的理解,以及社区的讨论和反馈,逐步实现和完善的。每个方案的发布常常能解决一些领域痛点,填补空白,切实地将技术边界拓宽一点,将产业生态发展持续地往前推进。闭门造车显然寸步难行,而基于社区共识的前瞻预判,有助于看到明晰的方向,我们还会继续与社区共建,陆续开发更多的方案,敬请期待。

用的“爽”是开发者的最爱

随着开源项目的发展,代码行数和技术文档字数都以百万计,虽然给到了开发者丰富的选择和汗牛充栋的学习资料库,但是否给开发者又带来了额外的学习和应用成本呢?团队一位架构师有句很受用的总结:“如果用户15分钟内还没有把你的开源项目用起来,他就有可能流失”。

所以,要让用户真正地用起来,仅仅将看似“硬核”的技术组件简单地罗列出来是不够的。开源项目应该是成型和高可用的“产品”,其核心能力过关,又有友好顺畅的交互体验,让开发者几乎无成本、无障碍地用起来,这样才会得到社区关注、认可,形成聚拢效应,吸引更多人一起共建。

我们为每一个开源项目的代码、文档、发行包都提供高速访问渠道,避免开发者在网络环节卡壳;在安装部署时,内置一键脚本和提供可视化部署工具,开发者进行简单配置,即可秒级搭建开发和生产环境。

实际上,开发者的环境千差万别,对开源社区给到的issue反馈,我们会和开发者一起研究解决,以持续覆盖各种环境;WeBASE中间件平台一站式的集成了运营管理台、开发者IDE、快速部署和运维工具、数据报表和审计分析工具等,有着直观的网页和移动端图形化界面,WeBASE使区块链 “看得见、摸得着、用的爽”,发布后深受社区喜爱。这一系列操作,可以保证开发者“无痛”的开启区块链之路。

更进一步,当用户有了一套链环境,开始构建区块链应用时,常常不会只用区块链底层和某一个特定的组件,而会集成多个方案,共同满足业务中的多样需求。

如一个应用需要管理分布式身份,要引入链外的汇率等信息,又需要跨链互联,然后产生的数据需要维护和分析,同时要保护隐私……这里有多种技术互相融合,有多变的协作关系需要治理。

现代软件设计推崇模块化、定制化、可扩展。每个组件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可独立解决特定的领域问题,又可以和底层以及其他组件一键式组装集成,构成 “套餐”式的区块链方案矩阵。

围绕着区块链底层和WeBASE中间件,各技术组件通过开放接口持续集成,整套体系采用分层松耦合的“微服务”架构,符合“云原生”规范,便于与私有化部署环境、云平台、以及开放网络的架构体系进行整合。

开发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基于开源代码、云平台、开放网络,选择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区块链“套餐”,借助一键式应用开发脚手架,合约模板,应用市场快速构建应用,整体开发过程向“低代码”模式进发,大大加快了技术落地的步骤。

区块链领域的广度包罗万象,深度上直达计算机理论、分布式网络、密码学等知识内核,高度上探商业、哲学、博弈论等境界。区块链呼唤专业性和复合性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简直是供不应求。我们在人才教育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包括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所开展系列课程和课题合作;撰写符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标准的区块链教材课件;和产业机构联合设计开发区块链实训平台,帮助学员一步步的完成课程、进行实践和考证。

更多的时候,我们通过系列文章、沙龙、线上线下的交流,对区块链的思想、技术、学习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科普。独木难成林,社区已经出现了诸多热心专业的“布道者”,社区认证培训合作伙伴遍布全国,大家一起共同传播有用有益的知识,桃李满天下,掌握了区块链思维和区块链技术的开发者越来越多。

在历届黑客松、高校技术大赛中,我们看到参赛团队从头搭建环境和设计开发,3天内就可以拿出完成度极高的优秀作品;各行各业的社区合作伙伴们落地应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区块链应用本身的体验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全面,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者的满意度越来越高。“黑科技”的应用,不一定是艰深痛苦的开发体验,也可以顺畅愉悦起来。

大道至简,携手同行

硬核的基础能力,丰富的功能组件,友好的易用性,对数据运营和版本兼容的贴心保障,是FISCO BCOS开源社区和微众银行区块链系列开源项目的运作要旨,也是获得社区支持的重要原因。从开源以来,社区已经聚拢了40000名关注者,2000多个机构,已有超过120个应用在各行各业落地运行,活跃的生态,也推动着技术的进化。

前沿技术研究有着许多路径要去探索,每个路径都有着繁杂的细节要研究,还有大量相关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可以有机融合进来。我们相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的开放性和成长性,埋头于国产安全可控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我们密切关注社区的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和社区诸多开发者合作共建。

目前,社区已经成立了多个SIG(专项兴趣小组),覆盖区块链内核、周边支撑以及应用项目,开发者们每天讨论地热火朝天,一起做有趣、有挑战、利己利人的事情。携手同行,群智涌现,会少走许多弯路,少踩许多坑,奔跑的速度会更快,可用和好用的开源项目会越来越多。

开源之道,归结起来就三句话:技术硬核、友好易用、生态开放。区块链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聊聊微众区块链:为什么下一站是ESG?_腾讯新闻

聊聊微众区块链:为什么下一站是ESG?_腾讯新闻

聊聊微众区块链:为什么下一站是ESG?

微众银行的又一次出发。

深响原创 · 作者|陈文琦

拨开迷雾,区块链的真正价值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一记录及传递信任的新技术正在更多的领域里寻找锚钩,在城市生活、智慧政务、社会治理、金融交易、甚至田间地头,利用自身“可信、透明、安全”的优势促成各类问题的实质性解决。

在健康码跨境互认场景、金融机构的数据核验环节、司法存证仲裁领域等等,区块链都作为底层技术,发挥着基础设施的作用,提升多方协作效率,降低协作成本。

众所周知,技术的阶段性进步和应用场景的真实需求一直是两条往前奔跑的线,技术太过超前,或者需求太超前,都很难碰撞出实质性的“进步”,只有技术与应用需求相交,两者才会擦出价值的火花。

眼下,在千行百业拥抱数字化的趋势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下,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公平、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方向前所未有地明确和重要。幸运的是,区块链契合需求的特点,加上自身技术的进步、成果的不断沉淀,恰好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产生了同频共振。

需求很大,痛点很痛

ESG是一个舶来产物和评价体系,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践行ESG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与国家级的战略目标一脉相承。

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机构等主体也把ESG放在了重要位置。比如,腾讯于2021年4月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核心发展战略中,并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每年也会发布ESG专项报告。阿里则是在去年宣布ESG战略成为阿里社会价值两战略之一,并于2022财年第三季度首次将ESG进展写进财报。工商银行已连续15年编制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坚持以绿色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ESG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不得不承认,落实到实践中,ESG的发展困难重重。

例如,ESG应用存在参与角色多、数据敏感性强、采集难度较大、隐私要求高、数据权威性难以保障等挑战;ESG应用要求提升权威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和治理职能,激发更多公众的参与度、认同感和信任度;ESG应用要求实现穿透式监管和透明化治理,降低合规与审计风险……

需求很大,痛点很痛。而这正是区块链的用武之地:可信数据与隐私保护、可信协作与激励机制、可信治理等优势应对了ESG领域的难点 。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2015年就看到了区块链的巨大价值,随后坚定地选择了更追求竹林式共生的联盟链作为主要技术路线。彼时舆论对于区块链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探索则更多地围绕着公有链进行。零基础起跑,到2016年,微众银行的区块链架构和设计已经比较成型,从0到1的阶段达成。

据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回忆:“微众银行和金链盟在2017年率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使命,实现了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自主可控……在牵头完成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的开源之后,微众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继续积极担当,切实践行第二阶段的使命,既坚持将区块链应用于产业数字化这一方向,坚守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现在,微众区块链迎来了第三阶段——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践行ESG的可信技术底座。

“着眼未来,作为传递信任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微众区块链全新出发,将致力于践行ESG理念,为产业数字化提速,为可持续发展助力,为ESG的战略中的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参与构筑信任底座。”李南青说道。

积累与沉淀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多中心的数据库,指通过多中心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其鲜明特点就是多中心、不可篡改、透明开放,这也就意味着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对于ESG信息这类离散式数据,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采集、管理、溯源,降低信息流通的成本,增强数据可信度。 而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也决定了它不是单个企业使用的工具,而应该由产业、生态共建。

微众区块链的探索历程其实也是对区块链技术路线的验证过程。梳理过去几年的发展,微众区块链做了三个重大决定。

第一,在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选择了联盟链。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透露:“我们一直认为区块链必须要合规,必须要满足符合当前社会制度的要求。联盟链有许多天然优势,因为它相对风险可控,并且效率可以更高。”

第二,在服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选择了坚定地服务实体经济。“我们相信科技到最终还是帮助实体展现价值。”马智涛说:“我们认为区块链应用服务实体经济的机会和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在共赢与垄断之间,选择了共赢。这符合微众区块链一直倡议的分布式商业模式。

在这三个选择的合力下,微众区块链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数据新基建的理念思路浮出水面。

从理念落地到技术上,则可以把微众银行在区块链的积累归纳为两个关键词——开源技术、开源生态。

在技术层面,微众银行通过牵头研发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实现了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可控,该平台于2017年对外开源,于2019年被国家信息中心顶层设计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引入作为首个国产联盟链底层框架。

在生态层面,微众银行联合腾讯、深证通、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等二十余家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金链盟(深圳市金融区块链发展促进会),并着力构建开源生态圈。至今,开源生态圈已汇聚百余家金链盟成员单位、超过三千家企业及机构、七万余名个人成员,建成了最大最活跃的国产开源联盟链生态圈之一。

在此基础之上,微众区块链搭建了一整套覆盖底层、中间件、应用组件的联盟链全栈核心技术开源体系。开发上层的中间件平台WeBASE、实体身份认证与可信数据交换方案WeIdentity、分布式消息协作方案WeEvent、跨链协作平台WeCross、联盟链可信预言机Truora等等,以此让技术能力延展,落地到金融、医疗、农业、教育、物联网、文化版权等应用领域。

其中,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是一个践行ESG理念,实现互联互通、服务民生的典型案例。

疫情期间,社会治理体系面临考验,如何支持两地居民往来互通,又确保符合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此,微众区块链基于实体身份标识以及可验证数字凭证技术,为项目提供了开源技术支持,使两地机构可以在后台不互联的情况下依然验证信息的真实有效。

据统计,目前,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已累计服务了数以亿计的人次在粤澳两地跨境通行。

基于“善度”的碳普惠则是一个实现ESG落地的样板例子。

2020年,微众银行联合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首个区块链+绿色出行项目“绿色出行普惠平台”。通过减排量对个人绿色减排行为进行量化,通过绿能量和碳积分对减排用户进行奖励,奖励可以做公益、兑换商品和服务。这是微众银行“善度”社会治理框架的具体落地案例之一,通过公平公开、透明可信的机制探索、推动公众绿色出行。

微众银行提出,当前金融科技的使命已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从提升效率转向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生态、理念的积累沉淀,微众银行以多种举措推动“信创”、“双碳”、“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积极迈向新阶段。

未来已来

能力层有了立足点,再加上时代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微众区块链迎来了新使命——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促进公平与持续。

现在摆在微众区块链面前的问题是,未来已来,新使命如何落地成真?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给出的答案是“2+2”。即2个基础+2个推动,前者代表了开源技术与开源生态,后者代表符合ESG方向的应用以及服务ESG发展的人才。

上文提到了微众区块链的开源技术和开源生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但是为了支持ESG的发展,两者还需基于应用实践进一步攻坚和深化。

比如说,ESG往往是多方协作的场景,在过程中既需要做到透明可信,又需要保护众多参与者以及可信治理,但是当前应用大多是孤立零散的状况。这就需要通过重点发展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去把散落的信息汇集起来,形成更完整的信息视图,从而加速ESG应用的探索,而应用框架也需要通过技术整合变得更灵活丰富。

在开源生态方面,为了保有生命力,参与角色要既能够获得自身所需,又能结合优势发挥独特价值。据范瑞彬介绍,微众区块链接下来将开展更多ESG相关的生态工作,比如举办一系列ESG应用大赛和沙龙,让更多人学习和参与到ESG中去,同时发展更多认证合作伙伴。

一方面是扩大“朋友圈”,另一方面是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发展技术和生态,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更多应用落地,最大化区块链的价值。

具体来看,其实区块链和ESG的结合并不抽象。比如在乡村振兴领域,区块链结合5G和物联网,搭建溯源平台,这样既能够促进消费者与农产品之间的信任,又能够推动农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

打个比方,西湖龙井是大家都知道的名茶,但是其产量极少,龙井茶产区有110万亩,而西湖龙井只占2%左右。消费者买茶,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采用了微众区块链来做数字茶园,建设了西湖龙井“贡牌”区块链溯源平台。区块链本身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可验证的特点,与西湖龙井茶的源头质量保证体系高度吻合,通过对西湖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加工、包装、物流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的相关上链,实现了茶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

数字茶园中安装了监控系统、土壤墒情监管系统、气温湿度监管系统等系统,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茶园,甚至看到茶叶的修剪时间、采摘时间、采摘者、加工者,信任问题迎刃而解。

区块链技术在ESG应用领域还有许多横纵向拓展深化的空间,但是所有的工作,还需要人来做。“人才培育是一个周期漫长的工作,短时间或许难以看到明显成效,但是对于一个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范瑞彬表示。

因此,微众区块链重点投入、搭建了区块链人才培育体系,并联合培训机构、考试中心、发证机构等角色,覆盖教学、认证和实践环节,为行业不断注入新血液。

今年2月,“ESG”这个关键词在谷歌搜索引擎的搜索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的任务紧急且艰巨,企业、组织等主体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效率与公平。未来很大,走向未来的路也很崎岖。微众区块链所要面对的既是一片广阔的大海,也是波涛汹涌的汪洋。

回望2015年,微众区块链悄然萌芽的那个深冬,他们大概率不会预料到自己将在无人区艰苦跋涉,也想象不到几年后,将被时代与社会赋予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

经历几年的闷声积累与一次次探索,现在的微众区块链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前,而他们已经做出了抉择。

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 微众银行宣布推出“微众区块链”--经济・科技--人民网

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 微众银行宣布推出“微众区块链”--经济・科技--人民网

首页

党政

党网 ・ 时政

人事

反腐

理论

党史

党建

要闻

经济 ・ 科技

社会 ・ 法治

文旅 ・ 体育

健康 ・ 生活

国际

军事

港澳

台湾

教育

科普

观点

人民网评

三评

人民财评

人民来论

人民访谈

人民体谈

互动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维权

可视化

视频

图片

图解

灵境・人民艺术馆

地方

雄安

举报专区多语言

合作网站

毛主席纪念堂

周恩来纪念网

邓小平纪念网

人大新闻网

工会新闻网

中国侨联

学习强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旗帜网

国家保密局

科普中国

知识产权

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平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登录

退出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数字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人民网>>经济・科技

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 微众银行宣布推出“微众区块链”

2022年04月27日20:0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金融行业一直被视为是区块链技术的最佳落地应用领域。4月27日,微众银行宣布推出“微众区块链”全新品牌,并提出了“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促进公平与可持续”的全新使命,致力于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战略中的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参与构筑信任底座。

据介绍,从2015年布局区块链,2016年牵头发起金融行业的区块链联盟“金链盟”,再到2017年实现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安全可控,并将牵头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完全开源,微众银行一直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将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助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效率,并将技术能力延伸到政务、监管科技、农业、医疗等重点产业领域,提升多方协作效率,降低协作成本。至今,微众区块链与多方共建的开源联盟链生态圈已汇聚超过3000家机构与企业、7万多名个人成员,成功支持了金融、医疗、司法、农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数百个区块链应用落地,支撑产业数字化的标杆应用超过200个。

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4月27日下午,在以“新机遇・新使命・新出发”为题的微众区块链品牌全新发布会上,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致辞表示:“过去七年,微众区块链已相继完成了‘技术自主可控及开源’和‘产业数字化’两个阶段性的使命与目标。今天,金融科技的使命正在从单纯的提升效率转向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微众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战略定位、敏捷试错、创新意愿以及前沿科技探索方面的优势,通过微众区块链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目标而服务和努力。”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

发布会上,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宣布“微众区块链”新品牌和品牌标识正式发布。“微众区块链经过近七年的快速发展,已完成了在理念、技术、生态三个方面的积累,即将全新出发。当前区块链技术作为传递信任的机器,将致力于践行ESG理念,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为产业数字化提速,为可持续发展助力。”马智涛称。

对于具体如何构筑ESG可信基础设施,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在演讲中表示,实现微众区块链新使命的布局规划为“两个基础+两个推动”:以开源技术和开源生态的坚实基础,推动ESG应用以及人才培育。

范瑞彬表示,为了更好促进ESG发展,微众区块链将集中攻关隐私计算、可信治理、分布式数字身份等关键技术能力,研发ESG应用框架并对生态开源,以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促进ESG相关业务落地。通过开源生态,微众区块链也将连接更多力量共推ESG产业应用的发展,并着力培育区块链+ESG的复合型人才,预期覆盖超10万人次。

(责编:崔元苑、李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外汇局: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685亿元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消息,2022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685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205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156亿元,初次收入逆差2720亿元,二次收入顺差356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4126亿元,储备资产增加2498亿元。…

人民银行:截至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232家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截至2022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232家。贷款余额9330亿元,一季度减少85亿元。…

相关新闻

国网浙江电力牵头的ITU能源区块链国际标准立项河南要用5年时间成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省美国专家:北京冬奥会将树立可持续发展新标杆浙商银行牵头发布国内首个“区块链+物联网”产业链金融应用白皮书经“9”相伴 共创美好 光大银行全新发布手机银行9.0积极践行ESG!爱尔眼科入选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分股首届“渤海银行杯・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暨ESG投资大赛”启动报名数字化转型提速 渤海银行获评“2020年度司库奖‘杰出数字化银行’”2021互联网岳麓峰会・万宝区块链论坛在娄底举行区块链基础设施已成为产业发展重点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热门排行

1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回6.4元时代,未来…34・22世界地球日:一起解锁爱地球的方式4手机市场观察:“不爱换手机”的背后 产…5《财米油盐》|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6电子烟迎来“最强监管”7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幕8稳字当头,奋力干起来!9我国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线运行…10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稳字当头 稳…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微众银行区块链张开翔的开源初心:技术硬核和善良丨开源创新30人 - 知乎

微众银行区块链张开翔的开源初心:技术硬核和善良丨开源创新30人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微众银行区块链张开翔的开源初心:技术硬核和善良丨开源创新30人InfoQ​已认证账号近日,InfoQ 特别面向广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中坚群体,正式推出「中国技术力量」之「中国开源创新 30 人」栏目,特别针对国内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和企业开源组织生态,重点约访国内主流的开源理念倡导者、企业型开源业务领导者,输出他们对于开源创新、技术前瞻,以及未来企业发展的思考精华。

深研区块链5年、参与开源工作3年,张开翔作为微众银行区块链的“拓荒者”之一,经历了区块链从无到有、从有到用的整个过程。虽然区块链至今也有了十多年的历史,但张开翔认为区块链仍是科技赛道上的一名新选手。

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从三人到百人

张开翔最早接触区块链是在2010年。当时还在腾讯工作的张开翔只是简单研究了相关代码,由于忙于其他业务,并没有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索,直到2015年,张开翔来到了微众银行。

初次深入金融业的张开翔发现,整个行业都在关注区块链,认为区块链是非常有潜力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当时,很多行业内人士已经纷纷调拨资源做研究,预演这个新技术与银行业务结合的可能性,这其中就包括了张开翔所在的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

“当时,团队只有三个人。虽然人数看起来少,但这三个人都是资深的技术专家。我们是投入了精兵强将来做这个事情,也说明了我们对区块链的重视。”张开翔说道。

从研读论文到代码实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但在当时,联盟链领域的积累算得上是一片荒芜,几乎没有可用的行业解决方案。“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自己做一个。”张开翔说道。之后,微众银行便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去研究和探索区块链的实际应用。

银行最基本的对账业务成了微众银行区块链落地的首个案例。之前的银行对账是T+1或T+2模式,即这一天产生的流水要在晚上批量处理,到了第二天或第三天才能把账对平。基于区块链后,银行对账时就可以共享账户信息,交易数据秒级同步,实现T+0准实时对账。

据张开翔透露,这套系统从提出到落地一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系统已经稳定运行四年多的时间,累计交易超1亿笔。“我们不是口头支持,而是真的把日常贷款、还款等业务产生的海量数据全部上链。这可以说是金融行业里真正在业务系统上跑着的一个区块链系统。“张开翔说道。

区块链团队还用了一年的时间参考拜占庭分布式容错算法的论文,实现了共识算法。“虽然很难,但当时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一行行代码开始构建出这么大的整个体系。这很有挑战,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张开翔感叹道。

时至今日,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团队已经发展至百人规模,投入的人力和资源已经比当初多得多。目前在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团队中,有相当部分是研发人员,专注共识算法、分布式数字身份、跨链、数据隐私保护、密码学等核心技术,不断探索基于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并持续提升软件质量,还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致力于发展开源社区生态。

“当下区块链人才虽然还是比较缺乏,但找到一个会写智能合约的人已经比过去容易了很多。”在张开翔看来,目前整个行业已经开始出现破圈趋势,做技术的人开始从政务、医疗等更多领域思考如何引入区块链,这对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变化。

“我是社区里打广告最多、最凶的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开源已经成为微众银行区块链的一个标志。目前,微众银行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全面开源。张开翔着重将微众银行区块链的探索经历直接划分成了开源和未开源两个阶段。

“我更愿意把它(微众银行区块链)分为开源前和开源后。从2015年开始研究区块链到2017年初,这期间处于深耕研究期,我们主要是组建团队、牵头发起成立金链盟并组建开源工作组做技术研究等工作。2017年,BCOS以及与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协作打造的FISCO BCOS相继开源,代表着我们迎来了开源时代。”

在张开翔看来,发展区块链技术天生就应该注重自主研发、然后开源开放,没有为什么,而且实践也证明技术会发展更迅速,生态会更加蓬勃。另外,他认为,虽然现在联盟链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可用,但如果用一个单一的联盟链服务来承载各种各样的业务依旧会有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拓展性问题。不同行业对技术的要求不同,很难用同一条链来承载各种各样的业务。比如互联网、金融证券行业的数据量特别大,而教育行业,比如一个学校范围内,则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体量。

其次,联盟链中面向商业的场景,对数据隐私要求性比较高,诸如几个银行合作的金融业务,或少数核心企业与银行、相关供应商、保理商之间的供应链业务等,都有一定的边界,不太适合将业务数据发布到更大的范围。不同业务、不同主体混用单一链的话,数据隔离就会是个大问题,而如果在单一链上对众联盟的场景做隔离,事实上又变成很多小的联盟链,本质上和多联盟链实例其实没有区别。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架构,所有人都可以用开源软件构建自己的生态。我们专注发展技术基础设施,而不是去获取不属于我们的数据和流量,这是一种分布式和开放的运作方式。“张开翔说到,”这也给微众银行区块链带来了技术全面和开源开放的优势,变成行业里的一个亮点。“

在张开翔看来,开源的商业生态与中心化的生态有显著不同。开源生态是有一种群体自发进化的节奏,而中心化的模式更像是个体独立发展商业,两者各有特色,而开源本身并不排斥商业化。

开源往商业化走,与原生商业化软件的差异在于,商业化软件目标在于直接向市场销售更多产品和服务,而开源的思路是和整个生态共同成长,之后就会孵化出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包括基于系列开源软件为某些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也是一种模式。如果整个生态相关的市场规模达到了万亿、十万亿,那这里面的商机自然会更大。

社区作为开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开翔从最开始就参与了进来。“当初我算是社区里打广告最多、最凶的人,“张开翔笑着说道。

2017年社区最初冷启动时,张开翔一个一个地通知合作伙伴相关开源代码已经在Github发布,希望合作伙伴去采用。2018年和2019年,张开翔平均每个星期都在出差,参加各种宣讲和沙龙,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除此之外,张开翔也在社区里扮演着客服的角色,每天醒来拿起手机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面有人提出了什么问题,除了催促相关技术负责人及时回复,自己也会上阵答疑。

刚开源那会,社区只有几十个人;2018年,社区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千人左右;到了2019年,社区开发者发展到了上万人的规模,“我们的社区就是这样一点点壮大的。”张开翔说。

张开翔认为,开源加速了微众银行区块链的开发和技术演化进程。社区的开发者来自各行各业,对开源软件的需求也就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会收到大量关于优化点、功能项、BUG描述等方方面面的反馈,这些都帮助了项目进行规划、迭代和发布新版本。

“基于社区生长的技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不会因国际因素、市场因素等可能导致的黑天鹅事件而被影响。“张开翔表示。

另一方面,开源也帮助技术走出了单一行业领域,开源社区有机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行业。社区开发者来自不同的行业,社区中区块链应用已经不限于金融行业,已经覆盖了泛行业领域,这又反哺了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广泛适配性。

而最重要的是,社区让技术团队更加清楚开发者的真实需求。张开翔表示:“在2018年的时候,大家都在谈TPS,好像区块链TPS越高,越厉害越吸引眼球。但实际上,开发者长期以来最重视的是区块链系统的易用、稳定、高效的迭代和丰富的功能,关注能否帮助其解决真正的业务问题。”

对张开翔来说,开源前和开源后是两个有着巨大不同的阶段。开源后,张开翔更多的思考别人要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开源这件事,我们还会继续投入,社区也会坚持运营下去。“张开翔表示。

技术硬核、开源开放和科技向善

今年上半年是一个非典型的年份。疫情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政府提出新基建后,大家对区块链的关注大幅增加,推动着整个区块链行业的积极发展。

据张开翔观察,疫情期间行业并没有陷入停滞,依然处于特别忙碌的状态。“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大家整天开电话会议,疫情到了后期,就开始了全国各地到处飞。”张开翔说道。

在那段不用通勤的时期,大家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安心下来做研究和使用开源软件。因此,开发者的问题和反馈量反而增多了。同时,行业也在探索新的应用业务,微众银行就在此期间使用区块链开源技术助力粤澳两地健康码的互认。

即使从事区块链研究已经5年多,张开翔仍然认为现在的区块链还是一门很新的、正在快速生长的技术。

区块链是一个很基础的设施。如果每栋楼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垂直行业应用,为了建楼,需要修路、搬运原材料搭架子和完善环境,对应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发展、价值连接。区块链可以承载可信的数据,提供透明的协作方式,使得修出来不仅仅是一栋栋楼,更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园区”。

“既然是基础设施,那就没有单一用途,可以千变万化按需运用。”张开翔认为,未来区块链技术应该与人工智能、互联网、5G等新基建相关的技术结合,更快、更好地与实际业务结合,来服务实体经济场景。

“任何场景都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技术实现。比如区块链与供应链结合,一定会有很多物理实体相关的信息要记录,这就会用到物联网;如果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就要用到大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就要用到人工智能。最后,多方共识、可信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这就到了区块链。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一的技术能够完成的。“

同时,张开翔认为区块链催生了分布式商业的到来。目前的大型商业业务都是多方共同参与,形成能力和资源互补后完成的。这对小微企业的意义重大,企业联合才能扩大规模和业务范围,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

但在张开翔看来,现在区块链应用的数量仍远远不够。“很多场景我们已经验证了确实可以用区块链,但很多领域对新技术的的认知和投入需要一个过程,当然,这其中会有如何与具体业务结合、以及考虑实际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

张开翔粗略估算团队已经写了上百万字左右的技术文档和文章,很多文字都是带着科普的心态去做的,他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让即使是非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区块链。“我们要做很多科普、培训和宣讲的工作,也需要一些标杆案例来证明确实可以这么做,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张开翔坦言。

张开翔总结现在的工作:技术硬核、开源开放和善良。张开翔表示自己特别喜欢“硬核”这个词,听起来就很厉害。而在提到了“善良”时,他表示除了规范和商业,科技也是向善的,绝不能急功近利或抱着割韭菜的心态,而应该本着善良的本源,共建共赢。

嘉宾介绍:

张开翔,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限量免费采访报道名额推荐[[中国新基建50人]、[中国开源创新30人]](https://www.infoq.cn/form/?id=180)[strong_end]

「中国技术力量」之「中国新基建 50 人」以及[中国开源创新30人]系列专题报道火热进行中,我们长期专注于发现新基建以及技术开源领域内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科技型组织机构、企业部门 ,并将重点采访其中的产业发展引领者,技术部门中坚力量等人士,深度传播他们对于新基建、开源创新等方面的技术理解、产业需求以及商业化探索尝试。[strong_begin]欢迎大家点击超链接申请免费采访报道名额:>> [[中国新基建50人]、[中国开源创新30人]](https://www.infoq.cn/form/?id=180)发布于 2020-10-29 00:20科技开源开源项目​赞同​​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微众银行区块链张开翔:数字时代的身份基础设施建设 - 知乎

微众银行区块链张开翔:数字时代的身份基础设施建设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微众银行区块链张开翔:数字时代的身份基础设施建设微众区块链作者:张开翔 | 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来源:微众银行区块链微信公众号​6月24日,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众银行等1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DID-Alliance,简称DIDA),共建分布式数字身份基础设施,打造可信开放数字新生态。本文系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在 DIDA成立大会上的分享,也是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在分布式数字身份领域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的一些思考和积累。谨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和更多行业专家、同道中人,在开源开放、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聚力前行。1. 数字化趋势对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的需求从现在到未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化方式接受服务,同时又生产数字信息。作为数字化的重要基石,全新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为技术、应用、治理、法律法规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数字时代的身份体系 与人们实体身份密切关联的信息,诸如身份证照、职业资历、医疗服务、金融账户等,正在逐步电子化。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成熟,人们的线上身份关联了大量社交网络账号、文娱和商业数据。在数字化版图里,机构需要在线上标识自己。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权威机构更多是履行认证和监管职能,商业机构验证凭证和使用数据,以提供场景应用服务。随着新基建的推进,越来越多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实物设备需要在网络中明确自己的标识,且和其他实体,如人或者机构,建立绑定关系、产生数据,以及对指令做出响应。人、机构、实物都是数字化社会里的主体,构成巨大生态。数字化生态和初步的“电子化"有着代际区别:电子化主要指采用电子方式承载实体信息,数据是否归用户所有、是否可以自由流转,在当前产业生态和法律法规下,边界还略显模糊,实操上会遇到各种障碍;而在数字化社会里,实体追求自主管理数据,通过可信交换创造价值,用户的隐私和收益都可以得到保障,数据自由流动,生态蓬勃发展。分布式数字身份管理的必要性既往,有的机构获得大量用户的许可,生产、收集数据,并为自己所用,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有的机构对数据有巨大需求,不得不付出商业成本,从外部输入数据,其他机构则应运而生,对外提供数据获取利益。在数据价值兑现的尝试进程中,由于技术、商业模式、法律法规尚未成熟,数据交易常常游离在法规边缘,且交易代价巨大,数据不能顺畅流动,难以体现其应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忽略了用户的参与性和合法权益。我们认为,未来的数字化社会,应当以用户为核心,由用户明确授权,在安全隐私的前提下,共享和交换数据,各参与方之间建立分布式验证和联合计算的关系。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带来了全新观念,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使数据作为合法合规的生产要素成为可能。2. 分布式数字身份管理的定位分布式数字身份管理体系在我们所理解的整个体系中,最底层是分布式可信网络,参与者共同完成共识、追求事务一致,所承载的数据难以篡改,且整个系统高效可靠。依托可信网络,方案实现对身份的标识和管理,相关数据经过存证,得到信用背书且可追溯的数据可以进行可信共享和交换。进一步地,如果数据本身蕴含着资产、价值、信用,那么就会进入到资产管理和交易领域。金融业务、社会事务、产业智能等广泛行业都需要这样的分布式基础设施,产业参与者可以基于明确的身份、可信的数据、透明的规则、高效的协作模式,努力去扩大市场规模、改善决策成功率、提升风控效果、完成交易记账和监管等流程。在如此庞杂的产业生态中,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路径,领域的发展还需要评测认证、标准化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追求在监管合规上的可行性,这样整个产业才具备相当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3. 从三个维度理解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布式数字身份是一种基础能力,更是业务开展的前置条件,就像当前金融业务都要做KYC一样。其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只要流程与“人”相关,都脱离不了“身份”。对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准确定义,目前尚有不同的理解,需要深入讨论,形成共识,逐步勾勒出明确边界。在此,我们尝试从“厚度”、“深度”、“广度"这三个维度,阐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内涵和外延。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厚度”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厚度”分布式数字身份最为行业人士所知的一种形态,是W3C DID规范组织定义的一串字符,如 “did:weid:101:0xae0b295667a9fd93d5f28d9ec85e40f4cb697bae”。这串字符分为几个部分,联合起来构成全局唯一的标识,在分布式网络中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是分布式数字身份的起点。围绕这个DID,国际标准化组织们设计了一系列功能完整、语义清晰的协议,定义了线上的身份描述文档(Document),以及凭证(Credential)的生成、出示、验证和销毁等流程,覆盖身份和凭证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这一系列协议,可以成为我们重要的参照,是迈向标准化的基础。协议中定义了三个重要角色:认证者、用户、验证方。这些角色构成了生态里的核心三元关系。其中,用户是核心中的核心,持有和控制自己的数据。用户的数据有字面意义上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原始数据,更进一步,有基于原始数据进行验证、运算、评估后得出的各种凭证,如学历证书等。最终,有价值的数据和凭证可以代表用户在生态中持有的资产和信用。有了明确的标识、可操作的协议,以及角色和数据的关联,这些东西终究要在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中使用和流动起来,这就是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最终目标:服务产业,创造价值。于是,标识、协议、角色、数据、场景共同叠加成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厚度”,这也是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核心内容”,回答的是“分布式数字身份是什么”和“包含了什么”的问题。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深度”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深度” “深度”这个关键字,主要是回答“要做什么”和“有什么挑战”,以及阐述“是什么支撑起整个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技术体系”。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提出几个重要目标:用户控制、分布式验证、隐私保护。客观地说,在传统系统里,对身份的管理已经比较成熟,有各种各样的KYC、生物验证、开放API、云存储等技术和系统,来帮助认证身份、管理数据、颁发凭证和进行验证。而分布式数字身份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分布”,这个体系里没有控制数据的孤岛,而是把数据的控制权交给用户,由用户自主选择存储方式,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不同场景去使用。无论用户在哪里,把凭证和数据给到谁,都可以在分布式网络上完成验证,同时保护隐私,避免数据被滥用,以及防止使用方对用户画像,避免在事后针对用户。W3C DID协议规范是个框架性的定义,比如,它要求在出示凭证时能做到“选择性披露”,但具体怎么做,可以根据场景和开发者的理解,选择不同的方式。因此,在整个体系的技术实现和周边支撑系统建设上,存在极大灵活性、开放性,同时也蕴含巨大挑战:采用怎样的技术和方案是最合理、最高效、最符合用户需求的呢?这就需要反复、迭代的实践来证明了,所谓“粗略的共识,能跑的代码”,实践方得真知。为了使协议可以“用起来”,我们要为用户提供易用的终端工具,帮助用户安全且方便地管理个人数据,进行高效合规、能体现数据价值的数据交换。这些功能要覆盖身份以及数据的产生、存储、转移、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要有完善的功能、良好的体验、可接受的建设成本,以及逻辑自洽的运作模式。再深一层,是基础的分布式技术体系。如DPKI(分散式公钥基础设施)体系,当前PKI体系的分布式版本;用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建立分布式的可信协作网络;以及为了应对非集中管理的海量数据,需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这些基础平台性技术,有的已经渐趋成熟,有的还在高速发展中,牵涉到平台选型、核心技术突破、知识产权等问题。继续前往技术的深水区——算法。分布式系统牵涉的算法五花八门,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和密码学前沿算法,是技术王冠上最亮的两颗宝石,尤其在密码学和隐私保护措施方面,以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为代表的方案,在保护性方面有良好的表现,但由于其理论较为复杂,部分算法要求多次交互,或因生成的数据过大,实际运行时,性能、用户体验依旧有提升空间。我们要根据分布式数字身份里牵涉的具体场景、业务流程、用户需求,研究和实践更为合适的算法。这一切构成了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深度”,可见这个领域在技术和模式上具备相当的挑战,也带来诸多机会和发展空间,需要从业者群策群力,联合产学研的力量,坚持安全可控路线,携手攻关,在探索中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工程转化,为产业所用。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广度”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广度”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广度”是让从业者最感兴奋的一面,透射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以人为本的核心哲学,决定了人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人”本来是最具备广度的存在,其角色类型众多,数据维度丰富。同时,人的活动可以跨地域,跨场景,作为一个自然人,在国内有国内的身份,在不同的主权地域跨境活动时,又需要符合当地法规的方式来标识和认证自己;在不同场景中,人的身份、属性、凭证也会有所不同,其所携带的、绑定的、能运用的价值和信用会被重新划定。相应地,机构级别的认证者和验证者,在不同地域和场景也有着不同的职能。在这多变、广袤的生态里,“以用户为核心”的逻辑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视角和理念上的正确性。由用户支配自主身份和数据,便捷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这就是数字化生存的基础逻辑。同时,网络化和分散性越强,对分布式数字身份的要求越旺盛;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的逐步成熟,又会催生出更多创新业务场景,带来新商业模式。届时,系统的建设、数据的价值和流通成本、隐私的保护,应该取得良好平衡,需要回答谁来建设系统、谁为数据买单、如何定价、如何分账等一系列商业问题,并明确相应责权和义务,这就对标准建设、法律法规等提出了要求。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会一蹴而就,在此之前,针对行业应用,尤其是和国计民生有关的活动,应本着“技术中立,风控优先,有法必依”的原则,抓住业务本质,遵守所在行业、所营业务的基本合规要求,规范运作。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和制定相应标准和规范,力求覆盖面更广、适用性更强、更具备产业可操作性,以满足和实体经济数字化方向相符的需求,并使现存规则可以平滑地向分布式数字身份时代演进。综上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在内容承载上有足够的厚度,在技术支撑和技术挑战上有客观的深度,在地域领域、场景覆盖以及社会责任上有富含潜力的广度。4. 微众银行在分布式数字身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018年,依托多年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落地经验,微众银行在分布式数字身份领域开展了系列实践,并于当年开源WeIdentity,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实体身份认证及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WeIdentity提供分布式身份可信及管理、可信数据交换协议等一系列的基础层与应用接口,实现了一套符合W3C DID规范的分布式多中心的身份可信协议,和符合W3C VC规范的可验证数字凭证技术,使分布式多中心的身份管理成为可能,机构也可以通过用户授权合法合规地完成可信数据的交换。WeIdentity的建设,体现了五个理念:微众银行“分布式身份及可信数据交换”实践开源开放:技术方案完全开源,包括对W3C DID协议、周边支撑系统的实现。开源软件有助于降低产业使用W3C DID方案的技术门槛和实施成本,且可以营造社区共建的氛围,众多开发者一起使用和优化开源软件,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同时,为软件增加更多特性,且迭代速度更快、方向更明确、质量更稳定。安全隐私:系统安全周密,保护用户隐私,是分布式数字身份最大的亮点,也是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哲学。WeIdentity允许用户实现灵活的多ID登录和自主关联,结合自主存储和代理服务稳妥保存用户数据,在用户授权、明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数据交换,在数据披露时引入选择性披露,用证明代替明文、零知识证明等一系列策略和算法,实现了隐私保护。WeIdentity产业应用和系统管理体验功能完备:完整实现W3C DID以及多个相关协议的数据结构定义和功能接口,同时实现链外治理、用户数据管理、海量数据交换、跨链、联合计算等一系列支撑系统,功能完备,开箱即用,足以一站式建设分布式数字身份服务。友好易用: 在安装部署、开发调试、发布交付等环节,面向开发、管理、运维等不同角色进行极致优化,易于理解和使用;面向应用提供业务模板、应用示例和DEMO等参考组件,以及周详的技术文档,step by step地引导开发者完成工作,助力高效率低成本地建设应用;为目标用户提供一系列工具,包括二维码在内的丰富交互体验,便于终端用户接入到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互联互通: 分布式数字身份强调互联互通,用户只要拥有唯一性数字ID,便可在不同的网络里自由漫步。W3C DID相关协议本身就是为互联互通而生,只要系统符合协议定义的数据接口,实现相关接口,用户即可无缝访问和支配自己的数据。WeIdentity忠实地遵循协议精神,甚至可以做到底层平台无关,插件化地适配多种分布式账本平台,开放性接入不同的认证机构和验证机构,且可以使用跨链等技术,与异构平台或其他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进行互通。WeIdentity开源以来,在github上受到了较多关注,诸多项目使用或参照WeIdentity实现。WeIdentity的开放性和可用性广泛得到行业证明,这里介绍几个典型案例:WeIdentity在多种场景的运用案例1: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合作方是一家中小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需要对员工的学历信息、前雇主信息进行真实性验证。存在的问题是:对员工而言,需要去每个机构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获取最新版材料。对企业而言,材料获取和流转过程中可能遭到篡改,而且缺乏验证材料真实性的手段。使用WeIdentity解决方案时,员工、学校、公司分别进行WeIdentity DID注册及KYC认证。员工向学校申请学历证明凭证、学位证明凭证,向前雇主公司申请工作证明凭证、离职证明凭证,然后将这些凭证与自己的链上DID建立连接,采用可验证凭证数据格式和协议保证凭证真实有效。在求职时,现雇主公司只需通过凭证验证接口对上述凭证进行验证,如验证通过,现雇主公司发放入职offer。案例2:居民信息管理与政务办理居民政务数据分存于不同部门,跨部门的政务办理往往需要先到部门A开具证明,再到部门B进行办理。对居民而言,流程繁琐且文件不易管理与保存;对政府部门而言,希望提升用户体验并确保用户隐私数据不泄露。通过WeIdentity解决方案,可以为居民生成可信的电子证件,居民授权后由机构进行验证,从而使用合法合规的方式简化业务流程,降低隐私数据泄露风险。使用WeIdentity解决方案时,由身份证明机构为居民进行WeIdentity DID注册及KYC认证。居民向证件签发机构申请证明文件,证明签发机构按照规范生成电子凭证并关联到居民的WeIdentity DID。居民授权证明验证机构对凭证进行验证,同时生成一条居民授权记录,存储在区块链上。证明验证机构通过凭证验证接口进行验证,如验证通过,为居民进行业务办理。案例1、2的意义在于,将分散的多个机构颁发的凭证和用户绑定,且锚定到区块链上,凭借密码学算法,可以进行分布式验证,用户只需获取一次凭证,就可以随时出示,验证方也不需要担心凭证的真实性。案例3:版权保护微众银行与人民网合作的区块链版权保护项目,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技术开源平台,以及 WeIdentity解决方案,搭建新闻版权保护联盟链。项目利用分布式账本及智能合约的特性,实现了多方信息实时共享、版权认证、交易及维权法诉的全流程线上化,有效解决了线上内容版权保护问题。链上参与的角色采用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标识,著作和作品也具备唯一标识,著作权经过认证后,成为不可篡改的链上凭证,可以作为举证、转账的声明。现阶段,平台已启用被动确权、原创新闻认证、转载监测分析以及侵权取证等线上场景。下一阶段,平台还将引入互联网法院、仲裁机构、国家权威版权保护机构,将侵权诉讼流程线上化,完成线上版权保护的线上闭环和全自动流程。案例3体现了数据确权和定价后,进行合法合规的流动,可以创造出一个健康且有价值的生态。案例4: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物联网设备编码标准存在多样性,这些异构的编码标准可能导致物联网标识服务发生冲突。WeIdentity采用DID标识为物联网分配全局唯一的标识,结合厂家生产信息、物联网云运营商、边缘接入设备,以及用户对设备的所有权,为设备颁发多种凭证,赋予设备可声明、可验证的自主身份,保障数据来源的真实有效性。物联网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用多种方式接入网络,具有较高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基于WeIdentity分布式网络和智能合约,可构建透明可信的规则,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统一的信任网络。设备通过分布式网络进行跨地域、跨机构的寻址路由,其产生的数据必须包含数字签名,且可选地进行加密混淆,使得设备身份和数据都可以在网络上高效实现分布式认证,还可以拒绝不安全的指令和数据,以保证网络的安全。物联网设备和属主的隐私,也有利于对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确权、计价,构建商业模式。案例4的模型可广泛用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场景,目前已经有智能家居项目、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项目采用。除了以上几个案例,开源社区已经将WeIdentity应用于各行各业,涵盖金融、工业、智能家居、教育、社会治理、出行等场景,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结合不同的行业,体现出各种各样的创新潜力。5. 结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当下,我们会从技术研究出发,力求尽快完善技术体系,联合更多同道中人,构建互联互通的开放网络,一起共建价值。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行业的共同努力,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概念和作用边界将越来越清晰,技术难点将会一一得以解决,相关运作模式也会最终趋于规范合理。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权威机构、产业机构,以及个人、物联网设备,通过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的助力,参与到广阔的数字经济世界来,开拓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相关新闻DIDA联盟成立丨探索中国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中国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DIDA联盟成立,微众银行为创始成员单位体验WeIdentity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WeBankFinTech/WeIdentity代码仓库(国内镜像):https://gitee.com/WeBank/WeIdentity技术文档:https://weidentity.readthedocs.io/zh_CN/latest/技术文档(国内镜像):https://fintech.webank.com/developer/docs/weidentity/发布于 2020-06-30 14:38区块链技术数字经济(书籍)用户数据​赞同 3​​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微众银行发布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WeCross技术白皮书》 - 脉脉

发布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WeCross技术白皮书》 - 脉脉登录 / 注册微众银行发布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WeCross技术白皮书》James2020-03-11 · 锋凌天下家族办公室(广州)有限公司CEOadd-friend好友区块链作为构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分布式存储、点对点通信、分布式架构、共识机制、密码学等前沿技术,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用以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经过行业参与者十年砥砺前行,目前区块链在底层技术方案上已趋于完整和成熟,国内外均出现可用于生产环境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其所面向的创新应用场景覆盖广泛,已在对账与清结算、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司法仲裁、政务服务、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落地企业级应用。在广泛的场景应用背后,来自于性能、安全、成本、扩展等方面的技术挑战也愈发严峻。目前不同区块链应用之间互操作性不足,无法有效进行可信数据流通和价值交换,各个区块链俨然成为一座座信任孤岛,很大程度阻碍了区块链应用生态的融合发展。未来,区块链想要跨越到真正的价值互联网,承担传递信任的使命,开启万链互联时代,需要一种通用、高效、安全的区块链跨链协作机制,实现跨场景、跨地域不同区块链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服务数量更多、地域更广的公众群体。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高科技、创新型银行,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即高度重视新兴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在区块链领域积极开展技术积累和应用实践,不断致力于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多机构间的协作效率和降低协作成本,支持国家推进关键技术安全可控战略和推动社会普惠金融发展。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基于一揽子自主研发并开源的区块链技术方案,针对不同服务形态、不同区块链平台之间无法进行可信连接与交互的行业痛点,研发区块链跨链协作平台——WeCross,以促进跨行业、机构和地域的跨区块链信任传递和商业合作。WeCross 着眼应对区块链行业现存挑战,不局限于满足同构区块链平行扩展后的可信数据交换需求,还进一步探索异构区块链之间因底层架构、数据结构、接口协议、安全机制等多维异构性导致无法互联互通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作为未来区块链互联的基础设施,WeCross 秉承多方参与、共享资源、智能协同和价值整合的理念,面向公众完全开源,欢迎广大企业及技术爱好者踊跃参与项目共建。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围绕区块链技术的变革正在徐徐拉开帷幕。与一个具备无限潜力的趋势共同成长,现在,正是最好的时节。(顶部订阅《锋行链盟》每日获取一份免费报告)以下是白皮书部分内容声明来源: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链盟推荐阅读,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注明,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月朗锋行一家专业的金融科技服务型公司,旗下品牌锋行链盟专注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科技领域技术探索和投资。公众号:锋行链盟 后台回复“ WeCross技术 ”下载本篇PDF完整版。微众银行普惠金融区块链前沿技术跨链END阅读 136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相关推荐最新发布大家都在看热门人脉圈专家解读金融科技大势《金融科技行业2023年专利分析白皮书》发布视界臻色彩 轻巧薄未来 《2023年中国OLED电视发展白皮书》发布微众银行:始于数字原生,立于普惠金融​区块链技术,DAPP和APP的概念DAPP: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革命评论我来说几句...我来说几句...脉脉App内打开登录查看更多内容、看点评、加好友登录 / 注册热门人脉圈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微众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